同为西汉,同为朝廷中人,海昏侯和史记关于孔子的样貌、身高、诞辰都不一样。
刘贺是当过皇帝的,时间虽然短,但不至于会去伪造当时已经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家圣人孔夫人。
而司马迁作为一个严谨的史学家也不会去伪造一个学派领导人的身高、诞辰和样貌。
但为何二者会不一致?而且在刘贺的墓里,孔子是一个晒黑的形象,说是颜料脱落有点牵强。
史记成书于汉武帝期间,但并非写完之后就公布了,因为含有对朝廷的批评之语,被藏于家中,直到汉宣帝时,由其孙子公开流传。
换句话说,刘贺生活的时代,正好是史记刚刚公开流传的时期。
正常来说,一般如此重量级的史书公开流传,时人是不会去篡改书中内容。
除非当时还有另外关于孔子形象的皇家版本流传,只不过后面史记对后世影响太大,大家就默认了它关于孔子的所有信息的描述。
董仲舒是在公元前135年,在汉武帝的支持下开始真正的”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方针政策,儒学成为主体意识形态。
而司马迁是出生于公元前145年,108年升为太史令,在这期间肯定是要接触儒家显学的。
因此,孔夫子的形象肯定是来自董仲舒这批儒家学者的描述。
按理说,皇家典籍是不应该会有两个版本的。
海昏侯刘贺生卒于公元前92年至公元前59年。
而史记虽然是司马迁完成于公元前91年,但它直到20年后,也就是公元前74—公元前59年,才由司马迁的外孙杨恽进献给汉宣帝,此前都未对外公开。
有趣的是,史记的完成和公开流传几乎和刘贺人生轨迹重合,但二者关于孔子的信息却有较大的出入,为何会如此?
公元前74年正好是汉废帝刘贺被废黜的时间。
一个被世人批评成不学无术、荒淫无道的人,却在死后在墓中放置主题思想的代表人物,是他对世人的玩笑?还是他其实是崇儒好学,只是得罪了权臣霍光,被污名化了?
后一种的可能性比较大。
但无论如何,刘贺关于孔子的形象的信息由来,应该不是出自《史记》,不然不会有偏差,甚至感觉就是两个版本。
或者说当时关于孔子形象,其实是有存在争议的。
毕竟孔子和汉武帝相差有四百年,这期间关于孔子的记载仅限于汉朝之后,在汉朝之前的文献,既没有孔子的记载和信息,也没有相关文物的出土。
关于孔子在春秋时期的活动和教育理念的信息,已知都是汉朝以及之后的学者描述。
连汉朝的人都是在独尊儒术之后,才表示第一次听说过孔子至圣先师,甚至怀疑有孔子这个人。
如果孔子是独尊儒术之后,由儒生群体造神之后的结果,那么就不难理解,几乎同时代的司马迁和刘贺为何会对孔子的形象、诞辰会有出入,因为二者所接触的信息本身还没有完全被统一。
直到史记公开流传之后,孔子的形象才被史记权威定下。
对于孔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象。
盛达优配app-东莞股票配资平台-炒股配资之家-炒股配资基础知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