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医院里的一台CT机、工厂里的一颗螺丝,咋就成了大国博弈的“炮灰”?在巴黎郊区,患者等着做核磁共振检查,医生却叹气:“机器被卡在海关,可能得等半年!”远在中国的山东港口,德国医疗设备堆满仓库,负责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再不放行,公司就得喝西北风了!”这场中欧贸易战,咋就烧得这么猛?普通人又为啥要为这场冲突埋单?
7月6日,中国财政部扔出一颗“重磅炸弹”:凡是4500万元以上的政府采购项目,欧盟企业的产品一律靠边站!中国也留了一手:在华生产的西门子、飞利浦等品牌可以豁免。这招可真是“打蛇打七寸”,直接戳中了欧盟的软肋。浙江一家三甲医院的招标会上,采购主任拿着红头文件,毫不客气地把德国品牌的呼吸机请出了门,拍板说:“下午就评国产设备,咱得支持国货!”
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24年欧盟对华出口医疗器械高达380亿元,其中68%是大额订单,直接被这纸禁令“砍”得干干净净,相当于250亿元的市场瞬间蒸发!新华社援引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的话说:“中国这波反制,速度快、准头狠,专挑欧盟的命脉下手。”这不就像下棋,欧盟刚出一步,中国就来了个“将军”?
欧盟企业这下可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德国医用光学仪器巨头卡尔蔡司的股价一天之内暴跌7.2%,法国一家超声波设备公司直接被上海某三甲医院“拉黑”,合作协议说撕就撕。更惨的是,价值17亿欧元的医疗设备——包括58台核磁共振仪和217套手术导航系统——被卡在山东港口的海关。企业代表在现场急得直跺脚:“要么交40%的关税,要么退货赔违约金,这不是逼我们关门吗?”
更要命的是稀土危机。德国经济研究所2024年的报告一针见血:欧盟98%的稀土靠中国进口,现在库存只够撑21天!德国车企宝马和戴姆勒的生产线已经拉响警报,稀土磁材价格蹭蹭上涨,工厂随时可能“熄火”。德国媒体还爆料,有官员在内部会议上气得拍桌子:“明知道稀土全靠中国,还去惹他们?脑子进水了?”
说起来,欧盟这波操作真是让人看不懂。2023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布鲁塞尔高调提出“去风险”战略,说要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到了2024年6月,欧盟直接对中国医疗器械下手,禁止中国品牌参与全欧洲公立医院的CT机、B超仪等设备招标。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欧盟政府采购市场高达2万亿欧元,医疗设备占了12%,这块大蛋糕直接把中国企业拒之门外。
更离谱的是,法国总统马克龙2023年访华时还信誓旦旦要“深化中法合作”,可转头法国就对中国电动车、光伏、风电加征关税。德国也好不到哪儿去,一边阻止中国企业收购汉堡港,一边却眼巴巴想入股中国新能源企业。这不就是“端起碗吃饭,放下筷子骂娘”吗?欧盟一边喊着合作,一边挥舞贸易大棒,难怪中国忍无可忍。
欧盟这波“算计”可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曾在闭门会议里直言,要通过限制中国商品换取美国对钢铝关税的豁免。结果呢?特朗普团队6月底直接泼冷水:“豁免?想都别想!”欧盟这算盘打得“啪啪”响,结果啥也没捞着,还把自己的企业推下了火坑。
最可怜的还是普通人。巴黎郊区的患者因为核磁共振仪迟迟不到,只能干等着;广东的工人等着装德国产的心脏支架,却被告知得重新排队等国产货。中国医院的采购主任无奈地说:“不是我们不想用进口的,是欧盟先断了我们的路。”反观中国企业,早有准备。迈瑞医疗在匈牙利建厂,产品贴上“欧盟制造”的标签,轻松绕过禁令。而欧盟企业想通过越南组装“曲线入华”,却被中国新规堵得死死的:核心零部件的原产地才是硬道理!
这场中欧贸易战,企业和普通人都成了“背锅侠”。欧盟内部吵得不可开交,意大利工业部长甚至公开嚷着要撤销限制令,担心红酒和皮鞋在中国海关“排队”到天荒地老。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口中,欧盟只占11%,国产设备正在飞速崛起。中欧如果继续这么硬刚,只会让更多患者和工人遭殃。中欧还是得坐下来好好谈,WTO的框架不是摆设,赶紧用起来!普通人也可以多关注国产医疗设备,说不定未来的CT机、心脏支架比进口的还好使。贸易战没啥好果子吃,合作才是正道!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盛达优配app-东莞股票配资平台-炒股配资之家-炒股配资基础知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