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的25名队员来到黄冈市罗田县,开启为期五天的板栗产业发展调研。罗田作为全国知名的“板栗之乡”,板栗种植历史超千年,现有种植面积60万亩,年产量约7万吨,是当地20余万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此次调研源于服务队对“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兴趣,队员们希望通过实地走访,摸清产业发展的创新经验与现实难题,为推动板栗产业升级提供青年视角的解决方案。出发前,团队已研读罗田板栗产业规划、科技扶持政策等资料,规划了“智慧引领—田间实践—基层治理”的调研路径。
首站探秘:大别山农业智慧园的“科技密码”
调研首站,队员们走进大别山农业智慧园。园区总经理李先生热情接待,带领大家参观了集“育、产、加”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在智能育苗中心,一排排生长灯照耀着培育箱里的板栗幼苗,李先生介绍:“这是我们和省农科院合作培育的‘罗栗3号’,抗寒性比传统品种强30%,成熟期提前15天,目前已推广种植5000亩。”在板栗深加工区,队员们看到板栗被加工成板栗酱、板栗酥等20余种产品,李先生笑着说:“深加工让板栗身价翻倍,像这款板栗月饼,单盒售价88元,去年光中秋季就卖出5万盒。”园区的智慧管理平台更是亮点,通过土壤传感器和无人机巡检,实现了灌溉、施肥的精准控制,人力成本降低40%。
展开剩余70%田间走访:板栗种植园里的“生态经”
离开智慧园,队员们前往凤山镇的板栗种植园。此时的果园里,沉甸甸的栗苞挂满枝头,几位农户正忙着疏果。有着18年种植经验的周大叔给队员们展示了果园里的生态循环系统:“我们在栗树下种牧草,牧草喂牛羊,牛羊粪便发酵后当肥料,既环保又省钱。”他还提到村里推广的“板栗+中药材”套种模式:“中药材喜阴,和板栗树正好互补,一亩地能多收3000块呢。”队员们发现,果园里安装了太阳能杀虫灯和粘虫板,周大叔说:“现在全程绿色种植,板栗能卖出高价,去年我家5亩地收入8万块。”
基层座谈:三里桥村委会里的“发展计”
调研最后一站,队员们来到三里桥村委会。村支书王书记组织了一场座谈会,邀请了种植大户、合作社代表和物流企业负责人。王书记先介绍:“我们村板栗种植面积1.2万亩,去年产值1200万元,但也面临不少难题。”种植大户赵大姐坦言:“现在村里多是老人种板栗,年轻人不愿干,农忙时雇工难,工钱还高。”合作社的陈理事长补充道:“虽然开了网店,但缺乏专业运营人才,销量一直上不去。”物流企业的张经理则提到:“板栗保鲜要求高,冷链物流成本比普通货物高50%,影响了外销。”队员们认真记录大家的诉求,还围绕“发展板栗采摘游”“打造村域公共品牌”等想法与村民们热烈讨论。
经过五天的调研,“志远”志愿服务队对罗田板栗产业有了深入认识:科技和生态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但劳动力短缺、品牌建设不足、物流成本高等问题仍需破解。接下来,队员们将梳理调研数据,撰写包含“建立青年返乡种植激励政策”“打造‘罗田板栗’区域品牌”等建议的调研报告,并计划联合学校相关专业师生,为当地开展电商运营和直播带货培训,助力罗田板栗产业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焕发新活力。
图为讲解员正在介绍罗田特色板栗罐头。 张晓曼 供图
图为队员们浏览展柜里的板栗相关文献资料。 张晓曼 供图
图为队员体验板栗的采摘过程。 张晓曼 供图
图为两名队员正在讨论板栗产业发展形势。 张晓曼 供图
发布于:湖北省盛达优配app-东莞股票配资平台-炒股配资之家-炒股配资基础知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